电玩时代的金庸,一个学术界所陌生的江湖

瓦克五

0 发布时间:2018-10-31 11:50:49
# 游戏江湖事 #

在当代中国文化时空中,有一个以金庸小说为核心的文化星群,是以金庸小说及其所衍生的电影、电视、电子游戏等构成的多媒体矩阵。这个星群以其规模之庞大、润泽之深远著称于世,其中,电子游戏最为独树一帜,成为星群中的一朵奇葩。

无数个乌云蔽天四界无光的夜晚深山中苦守的天文学家只好阅读金庸的武侠卷宗 打发漫漫长夜的寂寞和虚空 。就这样金庸成为颗小行星发现的幕后功臣。2001年国际天文学会将一颗由北京天文台新发现的、编号10930的小行星命名为“金庸星。金庸老先生大概不会料他的小说竟无人的荒郊慰藉 旅人的寂寞并为他赢得永恒的声名。

金庸小说的诞生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意外一个读者推动的结果。当年梁羽生的《龙虎斗京华》在《新晚报》上连载即告终结,需要一部新的武侠小说作为继任。当时还是报人的金庸应人之邀开始写《书剑恩仇录》作为报上连载小说跌宕 起伏的情节深深吸引着读者《新晚报》因此成了畅销报纸金庸一夜之间成了商业社会的一个神话评论家们说金庸继梁羽生之后将武侠小说又推向了一个高峰。

到了《射雕英雄传》连载时整个香港为之轰动甚至连海外中文报章都争相转载在那个没有电子邮件的时代,海外报馆为了抢先竟利用地下电台设备通过电报 第一时间传送香港当天发布的内容。

《射雕英雄传》大受欢迎金庸于是写作续集《神雕侠侣》并于1959年《明报》创刊号开始 连载 1961年起,他又在《明报》 连载续集《倚天屠龙记》。基于以往的经验金庸确信自己的武侠小说对报纸销路会有帮助事实果然如此。这两部“续集”令武侠迷纷纷改买《明报》一时间洛阳纸贵。

1955年到1972年间金庸的15部武侠小说大体都是先在香港报纸上连载然后结集出版的。因此与其说金庸为香港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毋宁说是香港读者首先成全了今日声名显赫的金庸。

在华语电子游戏圈,金庸的作品又一次体现出“全民狂欢”的氛围。借助电子游戏这个载体,金庸的作品获得了除影视之外的又一种“非文本阅读”的存在方式,为金庸小说的长盛不衰又添了一把力。

解构金庸

2000年,台湾智冠旗下的霹雳码游戏工作室 的《新倚天屠龙记》制作完毕。游戏从小 无忌中了玄冥神掌 开始讲起,串起了 蝴蝶谷中的疗伤兼学医生涯、被朱九真一家欺骗、光明顶上血战六大门派、万安寺救人等等 情节 ,完整地交代了张无忌奇遇连连的命运。为了使没看过小说的玩家更能了解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解释张翠山夫妇为何要自杀,游戏更是首创倒叙的故事手法,透过与游戏世界中的人物交谈,来了解张无忌整个身世。

像同时期很多RPG游戏一样,随着剧情的 发展 ,会有一些NPC角色加入队伍,与张无忌一同去冒险; 为了满足快节奏玩家和传统RPG玩家的需求,游戏采用了即时战斗和回合制策略战斗并行的玩法,玩家可以自行决定采用哪种放法来战斗;游戏还涉及了一套配制药品的系统,很多谜题就与此相关,这个玩法在游戏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此外,游戏中的武功以金庸小说中原有的为主,但也有一些自创的功夫,例如“火蟾剑法”。

据说这部游戏连宣传视频都已完工,但终因智冠总部不满游戏品质,导致游戏发售叫停,成为许多翘首以待的玩家永久的遗憾。

同年,智冠推出了游戏《鹿鼎记》,将一款游戏拆成了《鹿鼎记1》和《鹿鼎记2》两份来卖,十分精明。游戏里增加了不少支线任务及隐藏剧情,游戏中最大的支线任务就是搜齐八本《四十二章经》,然后到鹿鼎山上去挖宝。支线中的情节和人物均超出了金庸的原著,但对于增加游戏的可玩性和游戏长度做出了贡献。

无论是胎死腹中的《新倚天屠龙记》还是顺利发售的《鹿鼎记》,我们从这些游戏身上可以看到几乎所有金庸作品改编游戏的特点:不拘泥于经典,游戏为了自身的需求,会将原著进行各种改编,一方面是游戏作为一个独立整体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是保证“游戏性”的需要。

1996年河洛发行的《金庸群侠传》则是更为特殊的一个存在,它将金庸小说打散后再重组,成为一款自由度极高、任务极丰富的RPG游戏。主角是一个从现代穿越到武侠世界的少年,在神州大地经历金庸小说中的各种经典情节、结交金庸武侠世界中的英雄豪杰。剑诀、医书、拳术、暗器、刀谱,各种武功任你修炼,想试试葵花宝典也是可以的。可以说,这是一款最具“解构主义”意味的金庸主题游戏了,但是在游戏世界中,这样的设定显得毫无任何不妥。

大多数金庸小说改编的游戏都为角色扮演类型。虽然和小说同为“成长主题”,游戏中玩家却不会获面临小说里那样的伦理危机、道德冲突或性命之忧(游戏里死了重新玩就是),玩家也无需在心境、修养、见识上有所成长。它的成长只是走迷宫、寻宝、不断地踩雷战斗、让攻击力和装备升级而已,和小说尚无法相提并论,这是游戏目前的局限性,也是未来可以努力的方向。

游戏在道德抉择上也显得模糊。例如角色的武器、食物等补给品,大抵是在商店中购得或是进入旁人房舍中翻箱倒柜取得的。穿堂入户、搜奇觅宝,涉及道德问题,侠客怎么能这么做呢?但是一般RPG都不处理这个问题,因为日本的RPG都是这么做的,他们只是效仿。

“背叛”金庸

在上世纪很长一段时间里,武侠小说本为市井读物,不为学院派研究者所重。这也是为什么在金庸的武侠小说刚问世的时候,偶有大学教授、留美学人表示喜读金庸,连金庸本人都会深感荣宠的原因。

上世纪80年代以后,情况日渐改变,就如《红楼梦》的“红学”,很多研究者开始将目光着眼于金庸的作品,成了专门的“金学”,社会上还不时会开展专门针对金庸作品的武侠文学研讨会。本是通俗文学的金庸作品,逐渐成为文学经典,研究者发挥传统评注家对经典的态度,考证版本、校订文字、批点注释。金庸本人也不断删定修改作品,务期于尽善尽美。

同时,金学的论述也朝着“赞扬多于批判”的方向发展。人们不断赞美小说中的侠骨柔情、侠义忠胆以及对社会的批判性,认为金庸小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整个金学论述有高雅化的倾向。

另一种趋势则在游戏世界里上演。精英神圣化、崇高化,那么游戏作为大众媒体,就反叛它、瓦解它。游戏制作者们希望用活泼有趣的思想角度与金庸对话,并以时下年轻人的想法和性格来颠覆金学的传统思维。这种年轻人特有的叛逆想法,耳目心智局限于书斋中的文人雅士,大抵是不能明白的。

在台版《笑傲江湖》的游戏手册中,有着和金庸古雅文字完全不同的用词和文风:“比炫我冠军,超视觉。比酷我称霸,超刺激。比X(指男性生殖器)我最大,超满足。比美我第一,超养眼。”

当说到游戏的3D运镜手法,手册自诩“给玩家犹如D罩杯般的骄傲满足感”。这些话,充斥着台湾青年的流行口语,性意识的泛滥也非常明显。金庸小说中的那种含蓄深沉,被完全翻转。这不只是语言的问题,而是思维和价值观上的转向。爱情由心灵转向感官刺激,侠义也转为了世俗。对于学界之人而言,金庸的这些游戏制作者未免太没有敬畏之心了。

金庸小说中强调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也在玩家眼里有了世俗的解读,例如有网友评论杨康:“如果我们是杨康,面临和他一样的处境,大部分人会怎么选择呢?哼!起码有60%以上的人会和杨康一样。其实这么选择也不用不好意思,人类本来就是趋吉避凶的动物,哪里有好处就往哪里钻。如果你从小含着金汤匙,忽然跑出个乞丐说是你亲爸爸,要你断绝茶来伸手、饭来张口优渥的环境,你不会选择好的才怪咧!”

芸芸众生都嫌贫爱富、贪生怕色、趋吉避凶、自私自利,而侠义精神正是对照着世俗的态度,才显得尤为可贵、有着对比的张力。然而玩电脑的小朋友们偏要颠覆金庸,主要颠覆的就是这一点。他们理直气壮地批评陈家洛笨、夸乾隆精明正确、觉得杨康的选择合乎人性。大人眼里的忧虑,似乎也不是那么没有道理。

“日系”的金庸

金庸小说中原本就有配图,图多为历史文物图录、书画人像之类,呼唤读者发思古之幽情。在游戏中,这种古雅趣味被日系的甜美感冲淡到无影无踪。

这种“卡哇伊审美”,是符合少男少女的口味的,为求得卖出更多的拷贝,对年轻人献媚以求流行的做法也就不难理解了。比如《笑傲江湖》中的田伯光就被画成一个帅哥,有玩家评论说:“我怎么看都觉得这个伯光兄不像是个色狼,倒像是个花花公子哥儿,放到现在,不用他采花,就会有女生送上门了。”而《新倚天屠龙记》里,小昭、殷离、赵敏、周芷若……除了衣服和发型不同,其实长得一个样,受日漫影响,这些人的发型都“如杂草一般”。

这样的造型虽让大人们皱眉,但正标志着新一代的审美品位。网络论坛上讨论颇多的话题,也是“金庸群侠选美大赛”“韦小宝七个老婆分别哪个女演员来演最合适”之类的话题,貌美、多金、成功、有知名度、感官享乐等世俗流行价值,就这样与金庸的作品产生了交融。

青少年玩家对于金庸的态度,是与他们的次文化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时候金庸会被当做偶像来崇拜,却与文学界尊崇文学巨匠的心情并不一样,而是如同他们喜欢周杰伦、F4的一个心情的。他们以此消费、以此生活、以此交友,亦以此自处。

金庸小说与古代侠义小说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常带有少年成长小说的性质。许多小说的共同故事框架,都是一位少年如何遭遇灾厄、奇遇,以及经历种种磨练,逐渐增进武艺、提升人生境界,然后化解了灾难,完满了爱情。它的主角不再是古代侠义小说中的中年汉子,而是一个不断成长的少年。郭靖、杨过、张无忌、令狐冲、虚竹、胡斐乃至韦小宝……都是这样被塑造出来的。参考日本少年漫画的主角都是少年,我们似乎可以看到金庸游戏受欢迎的又一个理由。

处于消费市场上的金庸游戏,走着一条世俗化的路线,与传统“金学”的高雅化分庭抗礼。无论是“维护经典”的呼声,还是“封杀游戏”的叫嚣,都掩不住这样一个事实:金庸小说成于读者,也属于读者(包括玩家)。我们应该认同这样一个基于平常心的判断:和一些人硬要把金庸推到大师的殿堂不同,金庸老先生也许更愿意驻留在寻找快乐的芸芸众生中。

招募野生写手!寻找游戏达人!快来参加爱玩百万稿费活动吧

游戏专栏投稿信箱:otaku@vip.163.com